天天报道: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颐养天年 九旬阿婆高彩眉幸福的一天

高阿婆在练习门球。黄文盈 摄


(相关资料图)

高阿婆热心地帮其他老人端菜。徐再杰 摄

高阿婆家中安装了不少智能化适老设备,图为警报铃。黄文盈 摄

“咣、咣、咣”……10月10日上午,鹿城松台街道桂柑社区门球场,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门球撞击声,90岁高龄的高彩眉老人正与同伴在练习打门球。朝阳下,他们挥舞着球杆,开启新的一天。

桂柑社区是温州最早的商品住宅小区之一,目前社区总人口1.1万人,老年人口占比23.2%,已进入人口结构老年型社区行列。面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社区依托我市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增加多样化养老服务。去年,桂柑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为温州老旧小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样本。

老有所养 社区老年食堂饭菜香

“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早晨都会和社区里的老友们,在这里打两三个小时的球,大家兴致都很高。”当天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门球场上见到高彩眉老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活力满满的老人,已经90岁高龄。

尽管上了岁数,高彩眉阿婆依旧独自居住。老人的子女也很有孝心,多次想要将她接到身边照顾,或者找一个保姆,但老人都不同意。因为在她看来,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桂柑社区不仅有她多年的老友,还有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

“跟我来,饭点要到了,带你去社区老年食堂看看。”穿过沿途大小公园、健身苑点、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图书室等,记者与老人来到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

中心内的老年食堂共有三间就餐室,服务75名有就餐需求的长者,其中35人堂食,送餐或自提的有40人。进入食堂,高阿婆排队刷脸签到,紧接着热心地帮其他老人打饭、盛汤,“今天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有葱油小黄鱼、笋干炖肉,还有清炒小白菜和海带汤。”高阿婆一边吃着,一边与记者聊着,“吃完去午睡一会儿,下午还有手工课……”

像这样的老年食堂,现在已经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民生实事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各地正积极探索“政府补一点、村社支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出一点”的机制,建成各类老年食堂500余家,日均服务1.5万人次。

老有所安 “智能化”适老改造居无忧

饭后,记者来到高彩眉老人的家,看到卫生间的马桶旁以及洗手台都安装了可拆卸扶手,地面铺设防滑垫,解决老人久坐难起以及地面潮湿易滑倒问题。

老人家中还配备了不少智能化设备,房顶上设有烟雾燃气报警器,全套智能安全守护监测设备安装于多处,辅助家属确认老年人的安全状态。家里的水表也安装了“智慧芯”,如果两天内水表没有转动,后台就会向老人子女发出报警,并同步向社区发出数据异常信息。

“我老伴去世以后,对门诸中凡一家担心我独居出问题,就主动提出在我们两家床头安装警报铃,一有事情,我就可以按铃求助。”话语间,高阿婆为有这样的邻居感到自豪。而诸中凡却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我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有时不在家,邻居都会主动帮忙照看。我帮助隔壁阿婆,也是应该做的,邻里间就应该这样互相照顾。”

高阿婆的女儿陈洁今年67岁,就住在桂柑社区附近。虽然日常忙着带孙女,但她每天都会上门看望母亲,“社区无微不至的养老服务,让我感到很放心,也对今后的养老生活倍感期待。”

今年,“为20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安全守护监测设备”被列入市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含有1个智能烟感报警器、2个SOS一键报警器、1个人体红外探测器、1个毫米波雷达。这是我市第二年推进居家安全守护行动,搭建居家安全守护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一天24小时全天候监测。目前总服务用户已超过3000户,总处理告警量59037次,日均告警量约141次,告警处理率100%。

老有所医 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有保障

午睡后,高阿婆来到社区老年大学参加手工课。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社区整合各类资源,开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设有舞蹈、音乐、中华韵、书法、国画等12个班级,让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报班学习。老人们反响热烈,每个班级名额均爆满,不少老人还报名好几门课程。

课堂上,高阿婆与何小红老人一直有说有笑。见到记者,今年73岁的何小红打开了话匣子。“我退休前就是社区里的民政员,退休后一直负责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管理工作,直到几年前生病做了手术,变成了被照顾对象。”何小红说,有一次夜里她突然腹痛,打电话给社区工作人员,对方二话不说就立即带她去看急诊。“平时一有身体不舒服,社区就帮我联系卫生服务站医生上门诊疗,真是非常周到。”

记者了解到,桂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等,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难题,社区专门成立家政护理站,帮助有需要的老人通过评估等级申请护理险,定期提供上门照料服务。术后一年,通过这份“福利”,何小红的身体改善了不少。如今,她又成了社区义工,提供义务量血压血糖等服务。

高彩眉、何小红两位老人的故事,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缩影。

截至2021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63.68万,占户籍人口的19.65%,较2015年增长23.4%。为破解居家养老难题,《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涉及医养康养结合、老年人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等。

同时,我市聚焦构建“友好养老服务、友好健康支持、友好社会保障、友好空间环境、友好社会参与”五大友好体系,从医、食、住、行等方面入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记者手记

“晚年幸福”不再只是祝福语

家家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走进桂柑社区,不论是关怀备至的养老服务,还是温暖人心的邻里关系,都让我深受感动。如今在温州,“晚年幸福”这句话已不再只是祝福语,“夕阳无限好”正逐渐照进现实。

老年人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努力。近年来,我市高标准推进多项省、市养老民生实事项目,为更好推进我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100个老年友好乡镇(街道)和500个老年友好村(社区),其中打造20个老年友好样板乡镇(街道)和100个老年友好样板村(社区)。

老年人的美好生活,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助力。高阿婆的邻居诸中凡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小小的警报铃,连起了邻里间的关爱,也折射出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而随着越来越多助老志愿服务队的加入,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贴心、暖心、安心的养老服务。

未来,相信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温州一定会成为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敬老、乐活乐享的老年友好城市,让每位老年人都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数说温州养老事业

全市已建成500家老年食堂,日均服务1.5万余人次;

建成在运营养老机构249家,床位2.4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0.89%;

建成19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0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全市26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26家三级医疗机构入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累计实施17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559台;

为624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长护险提质扩面,参保人数超243万人;

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培训12万人次;

为20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家庭免费配置“居家安全设备包”;

全市新建老年大学30所,老年大学(学堂)入学人教达到老年人口的12%。

原标题: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颐养天年

九旬阿婆高彩眉幸福的一天

记者:黄文盈

关键词: 老年食堂 老年大学 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