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作坊接手工订单 利祥锦园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_全球快播

“能在家门口做手工就是最大的幸福。”鹿城区南郊街道丽庆社区利祥锦园是一个安置房和廉租房混合安置的小区,居民中有不少是肢体残疾人、精神障碍者等特殊群体,存在大量居家就业需求。丽庆社区针对居民需求,在小区里建成了以邻里工坊、邻里食堂、邻里客厅为主要功能的“共享社·幸福里”阵地。

6月12日,记者来到利祥锦园“共享社·幸福里”,邻里工坊区域内20多名居民正在忙碌地做着手工活。他们娴熟地将工作台上分类摆放的圆规零件组装在一起,并拧紧螺帽,很快就制作出了完整的成品,眼看着手边堆出一座座圆规小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拼装圆规是今年3月开始的,社区与温州晨驰文具有限公司达成了圆规加工的协议,该公司派专人送零件材料及验收成品。”丽庆社区书记陈俏容介绍,来这里做手工活的都是低收入群体,手工订单来了,社区居中对接,居民只负责做就好,其他事情都无需操心。

利祥锦园4幢架空层还有一个红色就业基地,为小区20多名低保残疾人家庭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下午2点多,红色就业基地内十分热闹,七八名女工拿着小型器械做鞋包,累了就停下来喝水休息。因为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甚至可以先回家洗个衣服、晒个被子,再回来继续工作。

70多岁的李奶奶是她们中间年龄最大的,也是制作手艺最好、速度最快的。“一天可以做100双鞋,能拿到70元手工费。”李奶奶告诉记者,她经常早上8点开始,晚上6点收工,看上去工作时间很长、工作量很大,不过大家一边做手工,一边聊家常,氛围很好。加上大家都是邻居,家庭情况类似,相处起来很融洽,而且做手工时间比较自由。总的来说,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

住在红色就业基地楼上的陈大妈也是她们中的一员,陈大妈的老伴肢体有残疾,老伴一个人待在家里经常会有突发状况,需要陈大妈尽快回来照料。像陈大妈这样的例子,利祥锦园还有不少,六十七岁的老母亲要照顾精神有障碍的孩子,残疾人夫妇相互扶持等等。家门口的手工活既能增加一笔收入,还能兼顾到家人,一句“能在家门口做手工就是最大的幸福。”便是这些家庭共同的心声。

为帮助提升小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宽就业渠道,丽庆社区借助社会资源,积极开展辖区低收入人群帮扶就业行动,开拓圆珠笔装搭加工订单,与温州宠物协会洽谈,计划将宠物手工制品等项目引入邻里工坊,丰富项目业态,惠及更多居民。

就业帮扶更多的是物质帮扶,社区对利祥锦园的帮扶是多方面的,精神帮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社区在小区成立了“自强小组”,为居民“扶志”。每周四,丽庆社区都会邀请南郊街道、南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鹿城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医生为精神残疾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们计划打造助残暖心驿站,正在对接温州市心里咨询师协会,开展一对一心理帮扶。”陈俏容说。

邻里工坊在利祥锦园“共享社·幸福里”一侧,另一侧则是邻里食堂。小区居民做完手工,走几步就能到食堂吃上热饭。食堂就餐区有100多平方米,可满足50人同时段就餐,每餐有9样荤菜、6样素菜。食堂运营采用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日常运营,菜篮子公司负责菜品配送,全区域阳光厨房让小区居民吃上安心餐、健康餐。

利祥锦园有低保、低边居民800多人、70周岁以上老人200多人。“考虑到特殊群体人数众多,邻里食堂采用区定分段补贴模式,7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户审核备案后分别享受每餐5元、10元的用餐补贴”陈俏容说,居民对食堂接受程度较高,日均客流能达到150多人次。

利祥锦园“共享社·幸福里”以邻里工坊、邻里食堂、邻里客厅为主阵地,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和生活难题,现在又增添了便民服务、共享小屋、邻里书吧、健康e站、银龄沙龙等功能区,持续丰富的功能区为小区居民提供不断细化的保障服务,一样样服务犹如一块块拼图,拼凑出小区居民的幸福图景。

原标题:邻里作坊接手工活订单 利祥锦园低收入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记者 陈洋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