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家乡? 永嘉界水“搭桥”的三次“跨界”

新学期开学之前,永嘉县桥头镇梨村文化礼堂,“共建美丽界水”公益基金颁发。梨村界水自然村陈子康等5位学子收到奖学金,这些资助,将帮孩子们从界水出发,实现人生路的“跨界”。

梨村界水自然村偏居一隅,70余户,200余人。小村里,近年来在“双一流”大学就读的孩子有7人,其中世界名校3人,其中一人将入职联合国总部,这个成绩的背后,是界水人“搭桥”帮孩子“跨界”的结果。


(相关资料图)

出山

遇水建桥

菇溪上游,界水与行政村梨村一水之隔,界水溪也阻隔着村人出行。

偏居一隅的界水,如何寻得出路?

早在1921年,村民陈作和背井离乡,坐了28天船,漂洋过海到了法国。陈作和家族历经几代人努力,事业有成,也把老家亲人带到国外发展。

家乡是永远的牵挂,陈作和侄儿陈华锋介绍,1987年,他和兄弟们成立皮件有限公司,投资35万美元,成为浙江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当时营业执照注册号为:工商企独浙温字00001号。陈华锋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后又于1989年追加投资7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1990年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家族企业蒸蒸日上时,陈华锋的父亲、陈作和的弟弟陈六弟把子女叫到身边,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的心愿:界水世世代代两岸往来仅靠碇步,当台风季洪水肆虐时,不远处就是鲤鱼潭,时有人被水冲走。陈六弟希望先富起来的子女带个头,建一座为村民提供安全便利的桥。

1994年11月,梨村大桥计划投资70多万元建设资金,陈华锋、陈其跃家族愿意捐款20万元。他们的义举得到政府和民间的热切回应,省政府支持30万元,镇政府出资25万元,乡政府拿出5万元。在那个“万元户”时代,村民陈珍林和陈时政捐助了2万元和1.5万元,还有一二十人分别捐献1000元到3000元不等,大桥于1995年8月建成。

回乡

以爱筑桥

在陈华锋家族带领下,小村中的大爱,由各地向小村汇聚。

乡贤陈平回忆,2018年2月20日,大年初五,来自各行各业的老中青三代精英代表,在陈华锋、陈伟等热心族人倡议下,自发成立“共建美丽界水”基金会,用于界水的村容村貌美化、优秀学子奖学金、关怀老年人等项目。

陈伟1970年出生,14岁开始到南昌、武汉等地经商,后又辗转到非洲,跑了四十多个国家。回国后在武汉做房产项目开发,并成为当地多家银行股东。后来在上海与北京都有不同的事业,如今是上海顺心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陈华锋和陈伟商议,如何让老家发展得更好?陈伟提议,界水宗族乡亲全员捐款。乡贤们也积极响应:陈真红15万元,陈延勇和陈延波各5万元,16位外嫁女也积极加入,有1.5万元、有5000元……一些老人则把做寿节省下来的钱,自发捐给“美丽基金”。陈伟一人就捐了50多万元,并将款项投入股市,承诺赚了归村里,亏了由他个人承担。

“美丽基金”每年对70岁以上老人,给予1000元慰问。基金重点在教育,奖励优秀学子,每年还举办成人礼仪式,进行村史教育,勉励孩子们牢记祖训、不忘故乡。

界水学子也不负期望,今年,陈子康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即将入职联合国总部;陈彦好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青果、陈嘉伦、陈思瑶分别被郑州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录取。近年,界水学子还有上榜哥伦比亚大学的陈子伟、陈子轶等。小村,从此有了豪华的人才阵容。

开拓

未来之桥

哥伦比亚大学的陈子伟、陈子轶和即将在联合国就职的陈子康,便是陈伟的三个儿子。他们承诺,每年以自己生日的名义向“美丽基金”添砖加瓦。“父亲非常孝敬奶奶,非常热爱故乡,父亲从小生活的界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爱家、爱乡、爱国,一脉相承。”陈子康说。

回报桑梓,陈伟打算捐出自己在界水的房子打造网红读书馆,让更多孩子受益。这也得到陈华锋等乡贤们的共鸣,他们家的房子,同样无偿提供给公益事业。

目前,休闲场所界水廊桥已启动,需要投资70万元左右。乡贤们听闻消息后,迅速筹集35万元。作为永嘉中学名誉副校长,陈伟计划从明年开始,邀请院士等明星大咖,现场给学子们励志教育。

陈伟也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事,他资助清华MPP-SDG项目,希望培养出更多通晓国际事务的中国人才,向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输送更多毕业生。

“界水先有陈华锋家族的慷慨,后有陈伟的爱心满满,现在集体参与献爱心做公益,这些义举,给梨村和周边地方树立了榜样。”梨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其敏坦言。

界水人从界水“跨界”,如今,这些源源不断的力量,让这里和世界链接。

原标题:在永嘉界水自然村,乡贤们汇集爱心,激励更多孩子“出山”——

界水“搭桥”的三次“跨界”

永嘉融媒记者汤海鹏记者金朝丹通讯员陈青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