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东岙村:黄沙变“黄金” 渔村变花园|天天微速讯

在温州市洞头区东南部,海岸线凹进来的位置,有一个叫东岙的小渔村。近日,在东岙沙滩上,还能看见研学队伍在烈日下迎着海风交流,还有不少游客逐浪嬉戏。这片沙滩承载了诸多游客的欢乐,也成为东岙村的流量密码。

研学队伍


(资料图)

在洞头,像东岙这样的村庄还有不少。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洞头利用海岛渔村的特色,为每个村量身定制发展主题,将文化传承有机融入村庄。洞头始终践行“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使命,守护碧海蓝天、深耕“海上花园”,居民的收入不断递增;赓续海霞精神,发展红色产业,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日益加强。

6月初,即便不是周末旅游旺季,在东岙的沙滩上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有上百家的民宿,但到暑假这里却是一房难求。

东岙村的街头巷尾

东岙村的街头巷尾,盛开着铁线莲、月季等多种花卉,在炎热的气候里也朝气蓬勃。这些花由村民自发种植,大家顾好门前一亩三分“小盆景”,连点成片,整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犹如花园般的村貌,带火了小村的民宿和餐饮,让流量真正转换成了村民共富的“留量”。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在农村建设、村民共富的道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40元提高至3.76万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

不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岙村的景象污水直排、垃圾遍地、赤潮频现。在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后,东岙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不过,此前因为村民建房等原因,东岙沙滩上的沙子几乎被挖光,只剩下裸露的一片黑泥地,走在上面,一不小心还会踩到石头,扎得脚疼。

据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干部甘泽良介绍,2016年,东岙村下定决心,修复沙滩,历时5个月、花费850万重建沙滩。如今赤脚走下来,沙质细腻柔软,让人流连忘返。与此同时,东岙村抓牢半岛通车、新渔村建设、蓝色海湾整治等发展契机,不断美化环境、提升卫生整治,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变成网红村。

蓝色海湾整治

要发展,也要传承。洞头靠近福建,其传统建筑也有着闽南风格,大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别具一格。为了保留建筑的原汁原味,东岙村在开发时要求村民与开发者不能破坏外立面,而是把更多心思花在内部装修上,甘泽良介绍道:“我们的民宿有一种说法是,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

目前,东岙村共有104家民宿,15家排档餐厅。去年,东岙村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2019年最高峰可达到103万人次。甘泽良说:“淡季的时候,民宿价格你说了算;旺季的时候,你能订到房就不错了。”

沙滩修复的不仅是自然风貌,也是村民奔富的信心。在沙滩修复之前,东岙村村民靠海吃海,收入来源以养殖和海上捕捞为主,辛辛苦苦一整年,人均收入也就1.2万元。如今,坐在花园里靠风景营收,东岙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5.2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年收入3万元增加到120万元。2022年,东岙村GDP达到了1.5亿元,其中与旅游相关的产值为9000万元,是20年前的近9倍。

得益于旅游业发展,东岙村有1000多人从事服务业,就业率达97%,渔家乐餐饮、民宿、休闲船艇等旅游业态在村庄随处可见。

2021年底,东岙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甘泽良回忆起当时专家前来考评时的场景:刚开始说要翻翻材料、翻翻台账,等专家们下车一看,目之所及全是店铺,“这还要看什么,台账都摆在眼前了!”

端得起金山银山,也要留得住碧海蓝天。洞头有302个岛屿和351公里海岸线,风光旖旎,人文荟萃。作为海岛区,洞头涉渔人口及渔业经济占比较大。为防止水域受到污染,洞头区开展“无废湾滩”标准化建设,通过设立区乡村湾滩长制、实施湾滩双月考核制度等方式,维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

洞头区委、区政府在几年前推出“喊你来开店”活动,呼吁青年返乡入驻,将收储的闲置农房转换为收入增长点。本地青年陆续返乡,助力家乡发展。

如今,洞头区正迎头而上,抓住文旅复苏的信号,谋划新的发展。

原标题:温州洞头东岙村:黄沙变“黄金”渔村变花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