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温州加快释放全景式新能源产业引力效应

距离比亚迪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不过一周多的时间,温州新能源产业项目再次“上新”——

昨天,位于温州高新区(经开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的瑞浦兰钧50GWh新能源制造基地(三期)开工,现场还同步举行了瑞浦兰钧能源扩产50GWh、麦田能源扩产50GW项目签约仪式。自此,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又落下关键一子。

随“新”而动,全域抢占产业“风口”。我市新能源产业狂飙突进背后是近年来的精心布局、稳扎稳打:依托山、水、海等资源优势及东部沿海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全景规划“核风光水蓄氢储”产业链,完成三澳核电一期1号机组安全壳穹顶吊装,实现苍南1号、4号共80万千瓦项目全容量并网等;创新“引进+本土”模式,借助金风、正泰等链主型企业,推动上下游和关联产业链集聚延伸;创新“头部企业+高校院所”模式,引进并共建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资料图片)

枝繁巢暖引凤来。从超百亿元项目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到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全力冲刺,再到总投资450亿元、总产能布局将达150GWh的瑞浦兰钧新能源项目呼之欲出……在新能源全领域开发的强劲态势下,一批“大好高”的百亿级新能源项目纷至沓来。

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强大“引力”,将助力我市构建从电池材料、成品电池、应用产品及其配套产品,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完整产业链,进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材料与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惠商为重,助力项目建设“拉满弓”。近年来,我市着力建立覆盖新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瑞浦兰钧新能源项目为例,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目前已成立服务专班,加快落实土地资源、生产用电等资源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不间断。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辉表示:“从2017年落户温州以来,属地政府为我们贴心提供了建设审批、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惠企服务,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朝着千亿企业的目标迈进。”

蓄“能”启航,扬帆正当时。当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据了解,下步,我市将继续围绕“核风光水蓄氢储”产业项目,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今年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将达到30%;根据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要求,开展高效精准招商,打造集研发、制造、运维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温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记者手记

借力新能源产业“满电续航”

作为未来的主赛道之一,新能源对国内不少城市来说都是发展热词。作为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资源丰富区之一,温州可以说天生自带“新能源”基因。近年来,我市紧握“双碳”风口,全景式布局新能源产业,全力招引国内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如今,金风科技温州深远海海上零碳总部基地项目、运达股份温州风电零碳产业园项目、远景能源零碳产业基地、比亚迪刀片电池项目、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项目、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百亿项目落地开花。

在今年的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键词“新能源”被提到7次,共用了273个字来论述。如此重墨足以看到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的决心与信心。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一揽子”新能源政策的助力下,温州新能源产业正在助力产业升级“满电续航”。期待温州以更稳的脚步,更持久的“耐力”,跑出新能源的速度与激情。

原标题:

温州加快释放全景式新能源产业引力效应

随“新”而动蓄“能”启航

记者:吴笑鸣

关键词: 项目建设 产业基地